□ 辛 华
当前,第三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在进行。督察组深入一线调研指导,下沉督察发现问题,交办了多批次信访事项,通报了典型案例。
论据支撑论点,是常用的行文逻辑。一般在阐述主要观点后,会举几个例子加以佐证,以“比如”来罗列。近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典型案例,指出部分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落实不到位,空气质量出现反弹,列举了一些涉气行业污染治理不力、有的“两高”项目产能置换不规范、机动车尾气检测和治理机构违规操作等问题,涉及多个具体点位。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第二个过渡阶段的目标值为pm2.5年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许多城市离这个“拐点”尚有差距。很显然,要达到这个目标值,不是简单解决几个点位问题就可以宣布大功告成的。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区域性特征,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抓工作,最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同样,整改工作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盯着“比如”后面的个性问题,而忽视了深层次的共性问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就要找准影响空气质量最主要的因素、污染压降空间最大的环节、对改善空气质量贡献最多的地方,做到精准发力。同时要举一反三,通过一个问题的深入整改,推动一类问题、一个领域问题的全面解决,做到系统治理。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坦率地讲,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各级干部应该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在实际工作中,不排除个别干部存在“应付心理”“过关心态”,也不排除个别地方或部门存在本位主义、畏难情绪,不愿意动真碰硬,不敢啃硬骨头,期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以这种认知和态度去整改,一定是改不好的,今后甚至会付出更大代价。
就拿餐饮油烟污染问题来说,涉及面广,对群众生活影响大,解决起来既要考虑店主的日常经营,也要让周围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这就需要有关地方和部门下足“绣花功夫”,把法理、情理结合起来,针对每一家餐饮店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帮助店主改造厨具、油烟净化设施等。长远看,要在满足群众生活便利需求的前提下,优化各区域的商业业态布局,确保餐饮店选址合乎规范,使油烟污染问题得到长效治理。
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在为我们每个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品质,没有局外人、旁观者。要以问题整改为抓手,统筹好点和面、治标和治本、当前和长远,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补短板、堵漏洞、强效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生态环境如此,其他领域亦然。只有发扬钉钉子精神,下定决心、咬定目标,对眼前的问题尽快改,对面上的问题长久抓,才能积小胜为大胜,推动工作成效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