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校地深融澎湃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江宁:校地深融澎湃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3-03-15 09:18:00
来源:新华日报
0
【字号:  】【】

3月14日,南京市江宁区与驻区高校共建高水平人才集聚区暨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现场发布了“人才共建合作意见12条”,深化校地科技创新合作及宣传思想文化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场“双向奔赴”标志着校地融合迈上新台阶,区域化党建探索进入新阶段,片区“大党委”制度正加速落地。

会议现场,区级党建工作联席会成立,“江宁区院士专家服务站”揭牌,10个街道与10个驻区高校二级学院党建联建基地正式启动。会前,校地相关单位、部分区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领导共同参观紫金山实验室,前往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校地共建林”植树,感受江宁变化,共谱高质量发展新篇。

高位统筹

探索片区“大党委”治理新模式

当天的会议举行了区级党建工作联席会成立仪式。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部署要求,江宁区积极开展区域化融合社会治理新实践,探索区域化党建新模式,于今年初出台《江宁区实行区委常委、区人大和区政协主要领导挂包街道片区大党委制度助推城乡基层治理的实施方案》,以“区领导高位统筹调度、区域内党组织互联互动”为主要内容,启动实施片区“大党委”制度,这是该区区域大党建向基层治理的进一步延伸,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到底到边”的创新实践,推动街道从“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打造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全区依街道行政区划分为10个片区,在片区建立“大党委”,覆盖片区范围内的开发园区、党政机关、高校院所、驻区部队、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单位党组织。片区“大党委”通过“2 4 4”工作模式运行,建立区、片区两级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片区“大党委”—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小区)“大支部”四级组织架构、“总协调人 片区协调人 执行书记 成员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四级责任体系。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协调人,统揽整体工作。区委常委、区人大和区政协主要领导分别挂包一个街道片区,担任片区协调人,牵头推进片区基层治理工作。各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执行书记,组织落实片区发展各项事务。片区内所有单位党组织以“常态成员 动态成员”的形式参与工作。

江宁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片区“大党委”制度实施后,开展了组织联建、发展联促、治理联抓、问题联解、服务联做“五联”活动,整合片区资源,补齐治理短板,解决基层难题,形成“领导挂包、区域统筹、条块结合、共建共享”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校地深融

共建高水平人才集聚区

江宁科教资源丰富,校地合作紧密,区内拥有各类驻区高校24所,在推动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为江宁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在战略合作层面,江宁与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高校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未来网络未来产业科技园、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等。在平台共建方面,与省市联合共建紫金山实验室,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推进移动通信、毫米波等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与产学研融通,实体化运营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中科院麒麟区域创新高地已形成“1个国科大南京学院 n个中科系研究院”创新发展体系。在成果转化领域,推行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双聘”制度,试点开展科技创新劵,每年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以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50亿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江宁正以校地党组织联建为统揽,汇聚校地多方面力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设江宁高水平人才集聚区,为高质量发展激活“关键变量”。

围绕江宁先进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打通高校院所创新资源溢出与落地通道,试点开展“揭榜挂帅”制,鼓励高校围绕江宁重点发展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中“一线需求”,联合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聚焦江宁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突破领军人才,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广泛征集并精准匹配实习实践岗位,吸引人才关口前移。统筹校地空间布局、人才资源、科教设施等,推动高校教学科研设施、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实现双向赋能、双向服务、同频共振。

与此同时,校地双方将深化宣传思想文化的合作交流,在思政教育、文化交流、校园安全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共学共讲,依托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江宁实践调研基地等载体,联合组织理论阐释、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创新研究,积极开展校地文化交流活动,不断丰富校地协同联动新内涵。

共建共治

打造示范性合作新模式

活动中,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6所高校相关负责同志分别就发布的共建项目提出各自见解。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院长杨桂山介绍,院地联手打造了“研发平台 公司 基金”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生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协同发展,已有8家新型体制的中科系创新研发平台在麒麟落地生根,聚集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过1200名,并孵化出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南京理工大学与南京市共建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依托江宁区完备产业发展体系和南理工优势科教资源,携手行业院所和重点企业共同落户江宁,探索行业协同创新、校地融合发展的新实践。目前,复杂装备系统动力学前沿科学中心、魁元实验室、江苏省高端制造装备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相继获批并落户创新港。

中国药科大学积极推进与江宁区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先后解决企业技术需求214项,推动成果转化4项,技术合同总金额达1.71亿元。2021年5月,中国药科大学携手江宁高新区共建原创药物技术创新研究院,为“江宁药谷”建设提供飞速前进的“发动机”。期待把“江宁药谷”打造成为校地融合发展的先行区,把原创药物技术创新研究院打造成为校地融合共赢的新引擎。

江宁区主要负责人表示,要通过片区“大党委”机制,加强融合深度,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抓实融合举措,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拓宽融合路径,打造校地协同新高地,实现互惠互赢,在深化校地融合中激活发展动能。坚持共建共治,在持续攻坚克难中筑牢基层基础,形成“领导挂包、区域统筹、条块结合、共建共享”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坚持担责尽责,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体制保障,在狠抓责任落实中凝聚整体合力,通过区域化党建的新探索引领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宁新篇章。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掘人才第一资源,激活创新第一动力,江宁区全面推动校地融合,深度发掘在地资源,努力推动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仇惠栋 江宣

作者:  编辑:绪研  

热点新闻

推荐新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