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潘梦洁
通 讯 员 宗 轩
质量发展和食品药品安全,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关系着民生和安全。去年以来,我市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支撑,凝聚各方力量,全力优服务、促发展、强监管、保安全,质量强市建设有力有序,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以“质”为先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质量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标杆,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市以“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工作为抓手,坚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推动“7 3”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以及优势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打响“淮安制造”“淮安建造”“淮安服务”品牌。
我市连续承办两届全省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建成全省首家仪器仪表产业园和全省首家仪器仪表产业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推动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入选国家质量联动提升试点。盐化工产品碳标识认证入选省级质量认证试点,推动产品“绿色出海”。建成省工业物联网装备(热工仪表)计量中心,获批筹建江苏省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热工仪表),成功举办“中国质量万里行——淮安站”活动,“质量 金融”助企融资超3亿元。苏盐井神荣获亚洲质量卓越奖,康乃馨等10家企业获得“江苏精品”认证。发挥标准牵引作用,指导3家企业主导修订国家标准,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入选全省特钢材料行业企业标准“领跑者”。市县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8项小微企业质量管理领域激励政策,为15个行业提供帮扶指导。
严字当头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强化源头治理、过程管理、风险防控,找准症结、靶向发力,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去年以来,我市创新打造“六个一”管理新模式,即完善一套食安制度、配齐一批管理人员、优化一组管控清单、建立一项奖惩机制、构建一个培训体系、健全一批履职档案,积极探索企业分类、风险点分级、监管分等的“三分监管”新方法,压紧压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全市5000多名干部包保5万余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督导率、问题整改率99%以上。积极打造食品“零添加”区域品牌高地,全面推广“食安封签”,编制餐饮服务色标管理视觉识别系统,避免食品交叉污染,确保广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扎实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建立校园食品安全接诉即办机制,校园餐饮具抽检合格率达98.77%,位列全省第一。一系列举措,力争将淮安打造成为高品质食品安全示范区、绿色健康食品产业高地。
监管为民
守牢药品安全底线
今年8月份,市市场监管、财政、生态环境三部门联合印发《淮安市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处理办法(试行)》,规范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处理行为。同时,在全市遴选50家药品零售企业设立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点,开展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同步建设“药事便民服务站”,为市民科学购药、合理用药提供专业化、一站式、零距离综合性公益服务,满足群众在“家门口”知药、懂药、购药、用药需求。
去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突出从前端管控风险隐患,持续完善市场监管、卫健、医保、药监检查分局等部门联动协作常态化监管机制,构建权责明确、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的药品监管体制,在2023年全省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考核评估中,我市得分位居ⅲ类地区第一。围绕中药材的绿色高产高效种植,助力瓜蒌等中药材种植产业化,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约4.02万亩、产量2.44万吨,产值达1.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