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历程·铁路经典丨铜山货场,支撑“五省通衢”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奋进历程·铁路经典丨铜山货场,支撑“五省通衢”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2024-09-23 14:58: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字号:  】【】

导语:“争气桥”“南通好通”,一座座公铁大桥飞架大江南北;“全国领先”“世界第一”,一项项经典工程载入铁路史册;“网红打卡地”“靓丽风景线”,一条条高铁线路串联起“家与远方”……回首75载栉风沐雨,江苏铁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新时代以来,“轨道上的江苏”进入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生动展现“轨道上的江苏”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江苏省铁路办公室联合新江苏传媒(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策划开展“奋进历程·铁路经典”调研采访活动,推出系列报道。本期聚焦:徐州铁路铜山货场。

九月初秋,一排排集装箱整齐码放在徐州铁路铜山货场,高耸的龙门吊穿梭其中缓缓作业,一列运输专用笼车正停靠在铁轨上。不远处,发往不同目的地的集装箱,静待叫唤。

徐州是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两大国家干线铁路的交汇点,是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交通要道,如今更成为中国“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在徐州这个以铁路枢纽闻名遐迩的重要城市铁路货运一直是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的运输方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徐州铁路物流中心,承担着淮海经济区及周边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发送、到达和中转业务。作为见证整个徐州铁路货运枢纽的一个缩影,铜山货场如今已发展成为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铁路货运站场之一,不仅是国铁集团“十三五”规划中的全国路网性物流中心之一、国铁上海局集团确定的现代物流中心转型发展试点货场,而且是多功能布局、多方式联运的全国性铁路物流园区、集“物流 保税贸易 产业”于一体的亚欧大陆桥重要商贸平台。

铜山站及其货场老照片(图源:徐州铁路物流中心铜山营业部)

在铜山货场工作30年的货运人,孙照祥见证着货场的成长。从当初偏僻荒凉之地,到如今出门见楼房;从当初上班要靠通勤车,到如今开着私家车上班……“只记得通勤车换了一波又一波,如今路修好了,职工生活水平也提高了,通勤车前两年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孙照祥30年的工作、情感链接,都被写在货场发展的每个细节,每处记忆中。

铜山货场职工生活状态的变化,得益于1992年10月货场建成开通后,一步步坚实地发展。

徐州铁路物流中心铜山货场占地1244亩,是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铁路综合货运站场,也是国铁集团规划的二级物流基地。作为上世纪80年代国家布局华东地区徐州铁路枢纽的配套设施之一,设有16股货物线。“1994年我来到铜山货场,担任货运员。”回忆货场建成初期的情况,孙照祥只记得,因受限于投资建设条件、货物运输结构等因素影响,货物到发量并不理想。

铜山货场的工人正在装卸货物(图源:徐州铁路物流中心铜山营业部)

“原先客运货运都在徐州站,之后根据规划,徐州站以客运为主,货运就都搬到了铜山站。”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铁路物流中心铜山营业部主任陈太源表示,再后来南客运、北编组、西货运,徐州运输的枢纽格局基本形成。2001年,为保障煤炭运量,货场“版图”开始逐步向西迈进。

顺应时代变迁,货运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

2016年启动海关监管场所项目建设,同年6月建成使用;2018年拆除货3道,新建集3、集4道作为国内箱铁海快线作业区,正式走上转型升级发展之路。2021年,徐州市政府加大投入,对货场内海关监管区进行能力扩建,由原先10000平米扩大到如今的24000平方米,中欧班列开行能力也由初期的每周2列,提高到如今的每天2列。为跟上日益增长的“白货”供求运输,在货场12道—16道新建近80000平方米商品车物流基地,满线存放力达2600辆小型汽车。

2015年12月22日,是个被徐州铁路“货运人”铭记的日子。随着至塔什干的首趟中欧班列顺利开通,徐州融入“一带一路”的铁路国际大通道正式贯通,也成为淮海经济区,乃至更大范围铁路物流的集散中心。这也意味着,货物在铜山货场报关检验后,到霍尔果斯或阿拉善口岸直接验收放行,大幅降低运输与通关成本的同时,更提高了出口企业的生产效益。

发货前检车(图源:徐州铁路物流中心铜山营业部)

开行初期的中欧班列,运量并非想象中“可观”,这令当时在徐州铁路物流中心铜山营业部集装箱班组挂职锻炼的“九零后”王达记忆深刻。“当时班列运行以到达为主,且运输货物基本是板材,品类很单一。”如今,伴随中欧班列如火如荼地发展,王达也已走上了管理岗位。看着目前预排期的发送订单,和每月约15列的国际班列发送计划,王达坦言“赶上了好时代”。

王达口中的“好时代”,正是2013年开始启动的中国铁路货运改革。之后的10多年来,铜山货场借助“一带一路”建设、运输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发展等因素,积极开发中欧国际班列、“公转铁”、铁海快线、快捷物流等货源,货物发到量逐年提升。

开往莫斯科的“徐州号”中欧班列(图源:徐州铁路物流中心铜山营业部)

而如今,中欧班列也已形成了二连浩特、满洲里、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绥芬河、凭祥6个口岸出入境18条线路,通达欧亚21个国家50多个城市,打造了徐州东南西北四通八达的国际陆路开放通道体系。这其中,出口班列主要装载徐州企业生产的工程机械、轮胎、汽车配件、纺织品等货物,回程班列主要搭载铬铁、大豆、木材等货物。截至今年8月底,共开行753列出口班列,到达1026列返程班列,为淮海经济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区别于传统物流,对更多方式以及智能化场景的探索,让铁路“货运人”有了新思考。

“借鉴客运12306,货运系统也正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登录95306,货主注册账号后,提交‘站到站’线上预定需求,物流公司接单后,货主还能随时查询运输状态。”徐州欧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秋逸表示,下一步将力争货物运输实现“门到门”,物流总包业务,铁路整合资源,网上派单后商家接单,足不出户就能处理货运交办。

如今铜山货场的运输业务“蒸蒸日上”(图源:徐州铁路物流中心铜山营业部)

“很难想象,从过去人拉肩扛的搬运,到今后坐在办公室通过电脑输入集装箱号,就能显示具体位置,了解货场内所有集装箱情况。”徐州铁路物流中心铜山营业部主任陈太源见证着货场的变化,也看到了货场的未来。

今天,铜山货场正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朝着构建智能化、数字化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迈进。

(文中部分图片为受访对象提供)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郭蓓

作者:  编辑:喻婷  

热点新闻

推荐新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