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绿色原野”焕新颜-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砥砺奋进七十载 “绿色原野”焕新颜
2024-09-14 09:20:00
来源:镇江日报
【字号:  】【】

本报记者孙力

伴着一首《草原之夜》,走在比肩江南、具有独特水城风貌的浪漫城市,目光所及皆风景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处处涌动着发展的动能。今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也是第四师成立70周年,同时亦是镇江对口援疆工作展开的第14个年头。70年来,可克达拉市在经济、教育、医卫、文旅及民生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热浪渐退,满目青翠。9月初,记者跟随“繁荣兵团·新时代新征程”媒体采访团走进第四师可克达拉市,近距离了解可克达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果,感受到了一个更新、更美的可克达拉。

优质项目不断落地

发展势头锐不可当

现代化畜牧业、现代化工业、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9月初的可克达拉,处处生机勃勃,奏响着奋进的音符。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可克达拉市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25.02亿元、增速2.7%,全年预计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151亿元、同比增长6.5%。

这是一份闪亮的答卷。答卷的背后,定格的是可克达拉优质项目不断落地,发展势头锐不可当的跫然足音。

一排排标准化圈舍整齐划一、宽敞明亮,牛群悠闲地晒着太阳……走进伊犁创锦犇牛牧业有限公司种牛场,这是呈现在记者眼前的一幕。这家公司目前以良种牛繁育、肉牛养殖为主,集饲草料种植、饲料加工、牛肉和奶制品加工与销售、有机肥生产、农牧机械制造于一体,基本实现一二三产业闭环的全产业链,成为可克达拉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缩影。

据可克达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文国介绍,近年来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可克达拉不断完善“龙头企业 合作社 养殖户”的生产模式,“我们先后建成六十七团华西牛核心繁育场、六十二团新疆褐牛繁育场2个千头种牛养殖场,预计年末牲畜存栏可达82万头,出栏100万头。”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可克达拉市正结出累累硕果。目前这里已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最大的粮油生产基地、玉米制种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天然香料——薰衣草生产基地。

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这是可克达拉现代化工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银皓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灰石、电石生产为主营业务的国有企业。令人意外的是,这家工厂上岗的“员工”里,有国内最先进的新型出炉机器人,此外,还使用了最先进的远程智能行车系统。“通过数字控制自动化上料、下料,机器人自动化出炉,这些自动化数字化控制系统的运行完全代替了原有的人工劳动力。”该公司总经理时运刚的话语里充满着自豪。他告诉记者,目前生产线上的工人只需要做最基础的巡检和调试工作就可以了。

对厂里的老员工来说,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过去这家工厂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工人上岗,需要戴上防护面罩“全副武装”。不消半天时间,厂区的地面上积满了厚厚的粉尘。如今,这一幕已是一去不复返。

据时运刚介绍,根据国家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公司坚持新型化工产业发展思路,整个生产过程全部实现数字化、机械化,同时实现电石炉尾气综合利用,气力输送装置氮气回用效率达到75%以上,年产值有望达6亿元。

新疆海源储能材料有限公司拥有45条化成箔生产线,年产化成箔600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带动当地就业160余人;霍尔果斯丝路荣腾物流有限公司的新疆舰桥宽轨铁路专用线项目即将建成试运营,建成后将成为向西出口、向中亚国家出口货物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进口大宗货物落地加工、贸易、联运、仓储保税的重要集散区……从新能源产业到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遍地开花,可克达拉正不断把区位、政策、资源、开放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

绿色原野美丽迷人

红色精神传承发扬

“可克达拉”意为绿色的原野。9月的可克达拉美丽迷人。伊犁河穿城而过,洒下一片绿色,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道路宽敞通畅。而在很久之前,这里曾是一片戈壁滩,风沙卷地,生活条件非常恶劣。

“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上前呀,鲜花送模范……”一首《南泥湾》从陕西唱到了新疆,三五九旅的红色精神,在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得到传承发扬。

第四师的前身是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七团等部队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军十五师,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为第四师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军十五师全体官兵集体转业,在塞外边陲伊犁河谷屯垦戍边,成为伊犁垦区的先驱者、创造四师的开拓者。

今年已95岁高龄的闫欣秋老人,当年参与了第四师的建设,亲眼见证了可克达拉的翻天巨变。“垦荒年代,这里荒草丛生。大家白天抡‘坎土曼’,夜里挤‘地窝子’,冬天太冷,带的馍馍发糕都冻成冰疙瘩。”回忆起垦荒的日子,闫欣秋记忆犹新。正是无数和闫欣秋老人一样的“垦荒者”默默无闻地奉献,使得大漠荒野变成了塞上江南。

如今的可克达拉,依然有着一群可爱的“戍边人”。朱国利就是其中之一。

霍尔果斯河位于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之间,为中哈界河,自北向南流入伊犁河。界河之畔,有一座乔老克哨所。9月5日,晨曦初露,53岁的朱国利便早早起了床。他先是走向后院的圈舍,给羊投喂草料,随后便跨上摩托车,开始了每天的巡防。妻子王利看着丈夫远去的背影,开始喂马、打扫卫生、给门口的树浇水。门前的400棵榆树、沙枣树和海棠树枝叶繁茂,这是夫妻俩当护边员31年来,用一锹一铲的汗水种下的,见证着两人的护边岁月。

“巡防区只有17公里,但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当护边员不仅要体力好,更要有责任心,只要我经过的地方,哪里有几个坑,哪里有几堆土,哪根铁丝网破损,哪个地方有陌生脚印和动物活动迹象,我都清清楚楚。”巡防归来的朱国利,轻描淡写地说道。

六十三团地处沙漠腹地,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常刮大风,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上世纪60年代初,朱国利的父亲从河南来到这里,当时父子俩就住在地窝子里,开启戍边生涯。1993年底,朱国利与王利结婚。王利这样描述当年的生活:“风吹石头跑、沙子漫天舞、蚊虫嗡嗡闹。特别是冬天,巡逻回到家,衣裤变成‘冰铠甲’。”

2005年,六十三团投资30余万元在乔老克炮台旁边建造了一栋房屋,命名为“乔老克哨所”。自此,夫妻俩结束了住地窝子的生活。从这一年起,他们成为团场正式护边员,乔老克哨所成了夫妻哨所。

为了更好地守边护边,朱国利买了一匹马和一辆摩托车。冬天,他骑马在雪地里穿梭。夏天,他骑着摩托车巡逻,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他一直坚持每天巡边2次。

2015年5月,边境线附近着大火,他及时发现并向有关部门报告,避免了重大损失;2016年春天,洪水把巡边的道路冲断了,他蹚着没过膝盖的泥水步行巡边,直到两个月以后道路才恢复正常……“巡防要守得住清苦,耐得了寂寞。这么多年来,我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陪老婆逛过街,答应陪她去北京看歌舞剧,至今也没有实现……”谈到这里,朱国利不禁哽咽起来。

戍边的责任,让他没有想过退却。2012年,乔老克哨所被兵团确定为“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在朱国利夫妇的影响下,六十三团越来越多的职工加入巡边护边队伍,他们用行动守好边境,用担当诠释忠诚,共同筑起祖国边境的坚固防线。

情系可克达拉

共谱援疆华章

可克达拉有条镇江路,总宽100米,双向六车道,两侧绿化带宽达25米。行道树除了法国梧桐外,还有红枫、柳树、金枝国槐、紫叶稠李等树种。这条可克达拉市的主干道,见证了镇江、可克达拉“一家亲”的深情厚谊。

今年1-8月,可克达拉市累计接待游客351.34万人次,同比增长28.29%,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5.19亿元,同比增长27.19%。全线飘红的数据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镇江元素”。为了强化品牌文旅活动打造,可克达拉借助援疆资源,组织开展“镇江万人游四师”主题活动,设计了4条主题游线。截至目前,前后共有12批6514名镇江游客前往可克达拉市游览。可克达拉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旅游资源,给镇江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情系可克达拉,共谱援疆华章。援疆结出的累累硕果,遍及各个领域。仅以“教育援疆”为例,多年来镇江市大力支持可克达拉市教育,累计投入援疆资金5.9亿元,支持建成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金山实验学校、可克达拉市第一小学等教育项目19个,进一步改善当地办学条件。镇江54所优质中小学(园)与可克达拉46所中小学(园)结对共建。在“名校长 中层骨干 一线名师”“组团式”援疆的引领下,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高考实现“三连升”。累计选派396名校长、教师到镇江跟岗培训,连续举办十二届疆内外教学周,邀请260余名镇江教师到可克达拉送教送培,惠及师生1.5万余人次。在新一轮援疆工作中,江苏大学拟在可克达拉设立博士工作站,江苏科技大学计划与可克达拉开展联合办学……

两地间密切的交流互动,为可克达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和动能。伊力特酒文化产业园技术中心主任海超告诉记者,自己到镇江学习参观过,镇江的香醋比较有名,在恒顺醋业学到了一些创新理念,对企业生产发展很有帮助,“希望今后这样的交流互动能够更多一些,更深入一些”。

作者:  编辑:张苏宁  

热点新闻

推荐新闻

"));
网站地图